- 行業解決方案
- 沖壓行業MES方案
- 精益組裝MES方案
- 注塑壓鑄MES方案
- 機加行業MES方案
- 封裝行業MES方案
- 彈簧智造MES方案
- 醫療行業MES方案
- 機器人行業MES方案
- ERP合作MES方案
- 線纜行業MES方案
客戶服務熱線
18025415958
立即體驗

申請試用,含硬件
文章出處:研討會 網站編輯: 樹字標品MES 閱讀量: 發表時間:2021-06-16 15:10:32
“大灣區HighTech沙龍”得到大學深圳0~3期同學進行分析,分享組織生產力、美國20~30年代歷史、自我驅動的工人團隊、高科技膠水等領域干貨知識,內容豐富,非常精彩。
樹字工廠黃朝興的精彩觀點:
中國制造競爭力是完整產業鏈,是每年800萬的高校畢業生,還有3億農民工。特朗普多次催促蘋果把生產搬回美國,但是蘋果拒絕了。不是蘋果故意不配合,而是不劃算。據推算,手機制造搬回美國需要耗資350億美元,歷時5年,而成本還得上升37%。
樹字工廠的營銷重點,在于建立新裝與改造市場的閉環。在新裝市場,用戶買了帶三色燈的新機床,廠里可能還有舊機床,新機床的使用效果,可以帶動舊機床的改造,這是新裝市場影響改造市場。另一端,是改造市場影響新裝市場,如果舊機床改造使用三色燈,舊機床的使用效果,可以帶動預裝三色燈的機床銷售,從而構建相互促進的營銷閉環。
歷史總在重演,科技永遠向前。就像移動互聯網催生移動支付一樣,技術成長路線是有其必然性的,都是采用新時代的科技解決的同樣的需求。我相信就算沒有樹字工廠,也會有別的方案融合這些技術,實現車間生產管理的數字化。
中國在工業互聯網領域具備后發優勢,下一個10年,工業互聯網賦能中國制造。機械化-自動化-數據化&網絡化-智能化,是行業科技發展通用分析框架。中國還在機械化到自動化的過度階段,工業互聯網會同步和自動化、數據化、網絡化一起完成,這是中國的后發優勢。
樹字工廠黃朝興的詳細紀要:
得益于福特1913發明的流水線,我們普通人才能夠有機會享用上汽車、手機、電視機。今天我們看看流水線都發展到什么程度了。
三星手機流水線(視頻截圖)
視頻前面看到的幾個流水線看著很帶勁,不過價格也很帶勁,都得幾十億。中國95%中小企業年產值都在1個億以下,他們只能看著流口水。
今天的重點是視頻最后一段里面的離散加工。流水線調試成本高,加工效率高,適合大批量生產。離散靈活調度,適合個性化,小批量生產。這些圖片都是離散加工的典型場景。
中國制造企業有97%是中小企業,而中小制造企業中又有87%是離散加工。今天講離散加工有什么意義呢?
小到,因為每一分效率提升都是成本降低,都會反應到我們的消費價格里。大到,每一分效率的提升都是企業競爭力的提升,都會反應到國家競爭力里面。
談到競爭力,最近貿易戰,我們還得重新審視一下中國制造業的競爭力是什么?還是廉價勞動力嗎?不是。
中國制造競爭力是完整產業鏈,是每年800萬的高校畢業生,還有3億農民工。
特朗普多次催促蘋果把生產搬回美國,但是蘋果拒絕了。不是蘋果故意不配合,而是不劃算。據推算,手機制造搬回美國需要耗資350億美元,歷時5年,而成本還得上升37%。
看到這些強勢競爭力,我們的內心是不是特別驕傲?且慢。現實的問題是,不僅流水線招不到人,離散加工也招人難。
流水線招不到人,能理解,因為工作死板,而這種機械性的工作正在逐步被機器人取代。但是離散加工也招不到人就很讓人費解。
與之相反,快餐配送小哥卻異常火爆,工作積極,送餐靠跑。為什么?
我們對比一下,工人是月薪,外賣小哥收入都實時結算;工人上下班不自由,外賣小哥自由搶單,自由工作。
中國有近1.5億產業工人,他們如果能夠像外賣小哥一樣工作,那么招人的問題不就解決了嗎?
是的,其實這就是解決方法。我們歐恩照明通過工廠數字化解決了這個問題。工人每次加工任務完成收入實時結算,只統一上班時間,早干完早下班,下班時間完全自由。而且效率提升巨大,你們猜猜看具體多少?超過30%,交期從7天縮短為3天。
歐恩照明數字化之前是怎么管理車間的生產的呢?生產主管通過Excel排好計劃,打印出來交給車間工人按照計劃生產,生產完成,?員進行點數,匯總,第三天生產主管才會知道生產進度,滯后非常嚴重。
這就是中國絕大部分中小微企業的現在的生產管理現狀,那么我們新的數字化車間生產過程又是怎么樣的呢?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三色燈,三色燈顧名思義,三種顏色,綠燈代表機器正在加工,黃燈代表等待,紅燈代表故障。我們的核心發明就是在三色燈加上物聯網卡,物聯網把綠燈時長發送到云端參與管理運算。
具體過程如下,生產主管做計劃后,通過樹字工廠的服務器,把工單計劃清單傳送到工人的手機APP,工人操作具體的加工對象時,在工單計劃清單上點選開始,樹字工廠服務器就知道了需要加工的對象。同時,服務器上保存了該加工對象的加工效率,而三色燈的綠燈時長也同步到了服務器。
綠燈時長*加工效率=加工數量,這就實現了進度監控。核心發明其實只有一點點就是綠燈時長*效率=數量。
比如,這一只筆綠燈時長1分鐘加工一只,那么綠燈亮了60分鐘,我們可以推定他加工60只。進度監控的實時性我們做到了。
那么我們實現提升效率30%的呢?提升生產效率的關鍵是提升工人的自我驅動力。我們通過解決三個問題來提升工人的自我驅動力,工人如何多掙錢?生產計劃主管如何讓計劃平衡,如何才能有效鼓勵員工提升效率?老板如何發錢激勵員工?
給工人一個目標,產出工時=錢;給計劃主管三個工具,排產分析、等待暴露、效率進化。
工人目標:產出工時=錢。工人早上起床,一天的加工任務清單和目標產出工時就在APP上清楚的列出來。
什么是產出工時呢,比如這一支筆是1分鐘加工一只,那么它的產出工時就是1分鐘。無論工人用50秒,或者70秒加工完成這只筆,他只會獲得1分鐘的產出工時。
做加工任務的時候,有進度條,完成一個加工任務后進行報工就獲得產出工時,每天結束的時候,全體工人會進行產出工時排名,個人的歷史產出工時也一一記錄在案,可隨時查閱;月底,工人憑借這些記錄的產出工時獲得報酬。
這像不像玩游戲?工人不僅獲得勞動的收獲,還獲得了游戲的樂趣。
工具一:排產分析。生產里面有一個叫TOC生產約束理論,就是瓶頸節點決定了最終的生產效率。簡單講就是我們的水桶理論的升級版,水管的水流速度取決于直徑最小的地方。
在計劃階段,系統智能排產,并標志瓶頸節點,請看這個紅色長條標志就是瓶頸節點。計劃主管需要協調資源,增加瓶頸節點產能。
實在無法協調,也可以明確告訴瓶頸崗位需要加快干活或者加班干活,以前提這個要求估計瓶頸崗位的工人都會抵觸,現在呢,多干活會有更多收入,瓶頸崗位工人的感受就完全不同。工人從任務的推卸者-》任務的承擔者。
工具二:等待暴露。系統專門為工人提供了一個等待上報機制,當三色燈黃燈亮起超過5分鐘,系統會自動記錄,并且提醒工人選擇責任人和原因。
工人也會主動記錄這些導致自己等待的責任人、原因、時長,因為他等待就沒有產出,就拿不到錢。
計劃主管只需要根據統計,找到主要等待的原因和責任人,消除這些等待,自然就可以提高效率。
上系統前,產出和自己無關,如果缺少材料,工人會想我去抽一支煙,反正不是我的問題。而現在呢,首先他會提前想辦法準備好材料,就算實在因為材料準備的原因導致等待,工人也會詳細填寫原因責任人,避免自己的損失,這就為改進管理提供了一手的數據。工人從障礙的等待者-》障礙的清掃者。
工具三:效率進化。系統提供了優化產出工時的數據工具。比如,還是這只筆,產出工時是60秒,以前小張加工都是60秒,但是最近他的加工提升到了30秒,系統會提醒計劃人員,這個效率產生了變化。
計劃人員會去找小張了解情況,他是如何提升了效率,并且把他的提升效率的方法在全公司推廣。然后給他一筆提升效率的獎金,并把產出工時調整為最新效率30秒。
這樣,小張平時是不是都會挖空心思去找方法提升效率呀?工人從效率的拖沓者-》效率的革新者。
那么老板要做什么呢?確保產出工時=錢這個公式成立。老板就從以前的勞心勞力者變成了躺著賺錢的人。
總結起來,工人就是1加、3變,勞動的收獲+游戲的樂趣,任務的推卸者-》任務的承擔者,障礙的等待者-》障礙的清掃者,效率的拖沓者-》效率的革新者。
這樣的結果是什么,流水線的發明人福特曾講,我只想雇傭一雙手,卻來了一個人。我們數字工廠廠長卻說,我只雇傭了一雙手,卻來了一個人。
大家可能又會問了,數字化工廠這個思路提了好多年,為什么還沒有普及呢?那是因為傳統數字化工廠不僅不好用,而且太貴了。
大家猜測一下樹字工廠的定價,對,就是1,000元。對比傳統數字化工廠方案,我們的優勢還很多,就不一一展開。
講到這里,大家可能好奇,為什么這么巧妙的發明就剛好輪到你了呢?其實就如同蘋果砸在牛頓的頭上一樣,有偶然也有必然。
2015年,我離開騰訊創業的第一個項目是解決鄰居社交問題。為了做實驗,我通過微信群把我們小區2,800戶人都鏈接起來,其中就有我現在的合伙人。第一次聚會時,他就提到了機床三色燈上加聯網功能,實現狀態監控,我個人當時的判斷是沒有解決具體問題,所以沒啥價值。
2017中,我第一個項目失敗了,他再次給我提及他想法,我就說,我們做一個用戶調研吧,然后,我們去調研了十幾個工廠的廠長,總結出來,他們其實需要一個做計劃和報工的軟件。
但是這個和三色燈沒有啥關系呀?我們很苦惱。他通宵沒睡,早上5點打電話給我說:我想通了,現在下來跑步,我告訴你。平時我們一邊跑步一邊討論問題,通常是早上6點,當天提前了一個小時,可想而知他有多興奮。
當他告訴我這個綠燈和進度的計算關系的時候,我也瞬間驚呆了,太天才了。事后來看好像很容易,但是當時我們能夠戳破這層窗戶紙,是得益于我的搭檔近10年和三色燈朝夕相處的體感。
雖然我們發明三色燈有偶然性,但是其實是時代的必然。在于1、物聯網普及,2、移動互聯網普及,3、云技術普及。這些條件具備是最近幾年的事情,這些準備條件具備的時候,樹字工廠誕生就好像成了必然。
我相信就算沒有樹字工廠,也會有別的方案融合這些技術,實現車間生產管理的數字化。因為歷史總在重演,科技永遠向前。就像移動互聯網催生移動支付一樣,技術成長路線是有其必然性的,都是采用新時代的科技解決的同樣的需求。
再次回到國家競爭力的討論上,這個時代分析任何一個行業的科技發展,有一個通用分析框架,即機械化-自動化-數據化&網絡化-智能化,工業互聯網也不例外,工業互聯網實際就是互聯網+物聯網在工業上的應用。
歐美國家的工業,已經實現自動化和數據化,但是就沒有網絡化,而對他們而?,網絡化提升效率并不明顯。
而中國還在機械化到自動化的過度階段,工業互聯網會同步和自動化數據化網絡化一起完成,為什么?
因為技術準備就緒,因為上工業互聯網的效率提升明顯,中小企業就有了內在動力,就如同移動支付快速普及而在西方遭遇信用卡阻力一樣,這是中國的后發優勢。
下一個10年中國制造業的競爭力是什么?那就是工業互聯網賦能下的協同競爭力。
輸入您的電話號碼,點擊通話,稍后您將接到我們的電話,該通話對您 完全免費 ,請放心接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