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業解決方案
- 沖壓行業MES方案
- 精益組裝MES方案
- 注塑壓鑄MES方案
- 機加行業MES方案
- 封裝行業MES方案
- 彈簧智造MES方案
- 醫療行業MES方案
- 機器人行業MES方案
- ERP合作MES方案
- 線纜行業MES方案
客戶服務熱線
18025415958
立即體驗

申請試用,含硬件
文章出處:行業資訊 網站編輯: 樹字標品MES 閱讀量: 發表時間:2020-09-28 17:43:31
1
設備管理的度量指標
設備管理要進步,度量設備管理的指標也要與時俱進(泰勒早在100多年前說過,一個沒有度量的體系是很難進步的)。在企業里,用于度量設備管理好壞的指標很多。例如設備的完好率,設備的可用率,設備綜合效率,設備完全有效生產率,設備故障率,平均故障間隔期,平均修理時間,設備備件庫存周轉率,備件資金率,維修費用率,檢修質量一次合格率,返修率等等。不同的指標用于度量不同的管理方向。
2
設備管理的指標評價
1 設備的完好率
在這些指標里用得最多,但其對管理的促進作用有限。所謂的完好率,是在檢查期間,完好設備與設備總臺數的比例(設備完好率=完好設備數/設備總數)很多工廠的指標可以達到95%以上。理由很簡單,在檢查的那一刻,如果設備是運轉的,沒出故障,就算是完好的,于是這個指標就很好看。很好看就意味著沒有多少可提升的空間了,就意味著沒有什么可改善的了,也就意味著很難進步了。
為此,不少企業提出對此指標的定義進行改造,例如提出每月8日,18日,28日檢查三次,取其完好率的平均值作為本月的完好率。這當然比檢查一次要好,但仍然是點狀反映出的完好率。后來有人提出以完好的臺時數比上日歷工作臺時數,完好臺時數等于日歷工作臺時減去故障及其修理的總臺時數。這個指標要真實多。當然又遇到統計的工作量增加和統計的真實性,遇到預防性維修臺時是否扣除的爭論。完好率這一指標是否有效反映設備管理狀況,這要看如何應用,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2 設備的故障率
這個指標容易混淆,存在兩種定義:
1.如果是故障頻率則是故障次數與設備實際開動臺時的比值(故障頻率=故障停機次數/設備實際開動臺數);
2.如果是故障停機率,則是故障停機臺時與設備實際開動臺時加上故障停機臺時的比值(故障停機率=故障停機臺時/(設備實際開動臺時+故障停機臺時))顯然,故障停機率比較能夠真實的反映設備狀態。
3 設備的可用率
在西方國家采用較多,而在我國有計劃時間利用率(計劃時間利用率=實際工作時間/計劃工作時間)和日歷時間利用率(日歷時間利用率=實際工作時間/日歷時間)兩個不同提法。
按照定義,西方定義的可用率實際上是日歷時間利用率。日歷時間利用率反映了設備的完全利用狀況,也就是說即使是單班運行的設備,我們也按照24小時計算日歷時間。因為無論工廠是否使用這臺設備,都以折舊形式消耗著企業的資產。計劃時間利用率反映了設備的計劃利用狀況,如果是單班運行,其計劃時間就是8小時。
4 設備的平均故障間隔期MTBF
另外一個提法叫做平均無故障工作時間(設備平均故障間隔期=統計基期無故障運行總時間/故障次數)。它與故障停機率互補的反映了故障頻次,也就是設備的健康狀況。兩個指標取一個就可以了,不必利用相關指標度量一個內容。另外一個反映維修效率的指標是平均修理時間MTTR(平均修理時間=統計基期維修消耗的總時間/維修次數),它度量的是維修工作效率的改善狀況。隨著設備技術進步,其復雜程度、維修難度、故障部位、維修技師的平均技術素質以及設備役齡的不同,維修時間很難有確定的數值,但我們可以據此度量其平均狀況和進步狀況。
5 設備綜合效率OEE
比較全面反映設備效率的一個指標,OEE是時間開動率、性能開動率與合格品率的乘積。就像一個人,時間開動率代表出勤率,性能開動率代表上班后是否努力工作,發揮出應有的效率,合格品率代表工作的有效性,是否經常出差錯,是否能夠保質保量完成任務。簡單的OEE公式就是:設備綜合效率OEE=合格品產量/計劃工作時間的理論產量。
6 完全有效生產率TEEP
最能夠徹底反映設備效率的公式而不是OEE。完全有效生產率TEEP=合格品產量/日歷時間的理論產量,這一指標將設備的系統管理缺陷,包括上下游影響、市場和訂單影響、設備產能不平衡、計劃安排調度的不合理等不足都反映出來。這個指標一般都很低,不好看,但十分真實。
7 關于維修及其管理方面
也有相關的指標反映。如檢修質量一次合格率,返修率和維修費用率等。
1.檢修質量一次合格率是用檢修后的設備試運行一次達到產品合格標準次數比上檢修次數來度量。工廠是否采用這個指標作為維修團隊的績效指標,可以研究推敲。
2.返修率是設備檢修后返修總次數比上檢修總次數。這比較真實反映檢修質量。
3.維修費用率的定義和算法很多,一種是年維修費與年度總產值比,另外一種是年維修費與當年資產總原值比,還要一種是年維修費與當年資產總重置費比,再有一種是年維修費與當年資產總凈值比,最后一種是年維修費與當年生產總費用比。筆者認為最后一個算法比較靠譜。即使如此,這個維修費用率數值的大小又不能夠說明問題。因為,設備維修是一種投入,投入是創造價值和產出的。投入不足,生產損失突出,則影響產出;當然,投入太大也不理想,稱為維修過剩,是一種浪費。恰當的投入最理想。所以,工廠應該摸索和研究最佳的投入比例,生產費用高意味著訂單多,任務量大,而且設備的負荷加大,對維護保養的需求也隨之上升。在恰當的比例上投入是應該工廠努力追求的目標。如果有了這個基準,偏離這個指標越遠就越不理想。
8 關于備件管理
也有不少指標,備件庫存周轉率(備件庫存周轉率=月消耗備件費用/月平均備件庫存資金)是較代表性的指標。它反映了備件的流動性。如果大量庫存資金積壓,則會在周轉率上體現出來。反映備件管理的還有備件資金率,即全部備件資金與企業設備總原值之比。這個數值的高低隨著工廠是否在中心城市、設備是否進口,設備停機損失影響大小而不同。如果設備一天的停機損失高達幾千萬元,或者故障對環境污染危害嚴重,對人身安全危害突出,而備件供貨周期較長則備件庫存量就要高些,反之這個備件資金率就盡可能降低。
有一個指標是不被人們注意的,但在當代維修管理中十分重要,就是維修培訓時間強度(維修培訓時間強度=維修培訓小時/維修工時)培訓包括設備結構專業知識、維修技術、職業素養和維修管理等內容。這一指標反映了企業對維修人員素養提升的重視程度、投入強度,也間接反映了維修技術能力水平。
3 設備管理的指標總結
工廠經理了解這些關鍵績效指標,對于評價和引導設備管理進步很有幫助。有的工廠看到維修人員經常閑著沒事,喝茶、抽煙、休息,覺得心里很不平衡。就想用工作量來考核維修人員,結果卻適得其反。維修人員修的設備總是留下尾巴和后遺癥,不斷有維修任務冒出,維修人員就像救火隊一樣“忙”起來了,設備狀況反而更糟糕,停機造成的生產損失反而增大。
如何評價維修組織績效又成為一個復雜而值得研究的問題。系統就像一個皮球,這邊壓扁了,那邊卻冒出來了。設備管理的KPI設計同樣關系到企業運行是否流暢。
延伸閱讀 設備管理的“八個三”
設備管理是以設備為研究對象,追求設備綜合效率,應用一系列理論、方法,通過一系列技術、經濟、組織措施,對設備的物質運動和價值運動進行全過程(從規劃、設計、選型、購置、安裝、驗收、使用、保養、維修、改造、更新直至報廢)的科學型管理。
下面一起來學習設備管理總結的“八個三”! 01 在設備選擇上要注意“三個原則” 企業在選擇設備時要根據企業生產技術的實際需要和未來發展的要求,按照技術上先進、經濟上合理、生產上適用的原則來選擇設備,充分考慮設備的質保性、低耗性、安全性、耐用性、維修性、成套性、靈活性、環保性和經濟性等,才能確保設備投入生產后的經濟運行,為企業帶來較好的回報。 02 在設備管理機構上要構建 “三級網絡” 企業要結合自身實際,建立起以法人為核心的企業、車間、班組三級企業設備管理網絡,健全設備管理機構、明確職責、理順關系。
03
在設備管理方式上要實行
“三全管理”
現代的設備管理不同于傳統的設備管理,它是綜合性的,可以概括為設備的全面管理、全員管理和全程管理,有效保證設備的技術性能和正常工作,提高其使用壽命和利用率。
04 在設備檢修維護上要實行“三嚴”
一是嚴格執行檢修計劃和檢修規程,有計劃、有準備地進行設備的檢查和維護。
二是嚴格把好備品備件質量關。力求既保證質量,又經濟節約。
三是嚴格抓好檢修質量和技改檢修完工驗收關。對設備檢修和技改檢修實行定人、定時、定點、定質、定量,納入經濟責任制考核,確保檢修質量和技改質量。
05 在設備安全運行上要力求 “三個堅持”
一是要堅持干部值班跟班制度。做好交接班記錄,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不把設備隱患移交下一班,最大限度地減少和杜絕人為的操作和設備事故的發生。
二是堅持持證上崗制度。要加大教育培訓力度,使操作者熟悉和掌握所有設備的性能,結構以及操作維護保養技術,達到三好(用好、管好、保養好設備)、四會(會使用、會保養、會檢查、會排除故障)。對于精密、復雜和關鍵設備要指定專人掌握、實行持證上崗。
三是堅持抓好“三紀”。安全、工藝、勞動紀律與設備安全運行管理緊密相聯。因此,必須堅持以狠抓三紀(安全、工藝、勞動紀律)和節能降耗、文明衛生等現場管理為主要環節,做到溝見底(排污、排水溝)、現場地面無雜物、設備見本色,并持之以恒形成制度、形成習慣、形成一種風尚,使設備現場管理工作更加扎實。
06 在設備的保養上要實行 “三級保養”
三級保養是指設備的日常維護保養(日保)、一級保養(月保)和二級保養(年保)。日常維護保養是操作工人每天的例行保養,內容主要包括班前后操作工人認真檢查、擦試設備各個部位和注油保養,使設備經常保持潤滑清潔,班中設備發生故障,及時給予排除,并認真做好交接班記錄。
一級保養是以操作工人為主、維修工人為輔,對設備進行局部解體和檢查,一般可每月進行一次。二級保養是以維修工人為主、操作工人參加,對設備進行部分解體檢查修理,一般每年進行一次。各企業在搞好三級保養的同時,還要積極做好預防維修保養工作。
07
在設備事故處理上要做到
“三不放過”
企業要逐步健全各種設備管理制度,做到從制度實施、檢查到考核日清月結,把執行制度的好壞作為獎懲的重要條件。堅持對一般設備事故按“三不放過”的原則處理,即事故原因不清不放過、責任者未受到教育不放過、沒有采取防范措施不放過。
08 在設備改造和更新上要注意 “三個問題”
設備更新改造是設備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在設備更新改造中:
一是要注意從關鍵和薄弱環節人手量力而行。對設備更新改造應從企業的實際出發進行統籌規劃、分清輕重緩急,從關鍵和薄弱環節人手才能取得顯著的成效。
二是注意設備更新與設備改造相結合。雖然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新生產的設備同過去的同類設備相比,在技術上更加先進合理,但對現有設備進行改造具有投資小、時間短、收效快,對生產的針對性和適應性強等獨特優點,因此,必須把設備更新與設備改造結合起來,才能加快技術進步的步伐、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
三是注意設備改造與設備修理相結合。在設備修理特別是大修理時,往往要對設備進行拆卸,如果能在設備進行修理的同時,根據設備在使用過程中暴露出來的問題和生產的實際對設備作必要的改進,即進行改善性修理,則不僅可以恢復設備的性能和精度等,而且可以提高設備的現代化水平,大大節省工作量,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對設備進行改造時,應堅持科學的態度,盡可能地把設備修理與改造結合起來進行。
輸入您的電話號碼,點擊通話,稍后您將接到我們的電話,該通話對您 完全免費 ,請放心接聽!